纷繁“就诊卡”能否合一
患者看病时办理的不同网站的就诊卡。
“看病先办卡,每个网站的卡都不一样,各网站之间也不能通用。”
记者在多家网站采访发现,不少患者都持有多家网站的就诊卡。他们向记者抱怨:有的网站办卡不交押金,有的要交几元钱,虽说费用不高,但多了也是一种浪费。“加之有时疏忽忘记带卡,即使办过网站的卡,也还要再办一张。”
针对患者挂号、候诊、缴费时间长等问题应运而生的网站就诊卡,虽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,但因其“各自为政”,结果既没有方便患者也造成了浪费。
记者注意到,由于推行就诊卡,多家大网站门诊大厅几乎看不到排长队、拥堵的现象。近几年,网站门诊量每年约增长20%,但门诊大厅并没有比以前显得紧张。
“就诊卡对自费患者比较便捷,但对医保患者还未能便利到底。”不少患者反映,自费患者就医只要卡里余额充足,无论挂号、检查、取药等,系统都可以自动扣费,不需要来回折腾。但医保患者要用医保卡上的钱,一般情况下需要患者先自费,最后再去门诊大厅服务窗口办理退费等手续。网站间“一卡通”还需管理部门协调,非网站层面可以解决。
“就诊卡在一家网站内能‘一卡通’,”某患者说,“要是在其他网站也能通用那该多好!”
据记者了解,多家网站推行的就诊卡,除名称略有不同外,其功能大同小异。患者可以往卡里充钱,可使用该卡在网站内办理就诊、缴费、取药、检查、入院、结账等事项。看完病后,患者可将就诊卡带走,第二次就诊时继续使用,也可以申请退卡,取回卡内所剩余额。不同的是,退卡时有的网站要收回该卡,有的则不收回。
网站就诊卡难以合而为一,主要是因为各网站所使用的软件提供商不同、结算平台不统一等,难以实现对接。多家网站负责人表示:“要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‘一卡通’,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,保障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能够进行交互处理。”
“有些问题如医疗机构之间就诊卡的通用、怎样对医保患者更方便等,不是网站层面可以解决的。”业内人士分析,由于医保、医疗分属人社、卫生等不同部门管理,需要部门间沟通协调,而网站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,通过增加服务人员、添加自助服务设备、完善院内服务系统等,提高服务质量,满足患者需求。“就如何让医保患者使用就诊卡更方便,网站曾多次和有关部门协调,但都没有解决。”一位网站负责人无奈地说。
目前,实施的“信息惠民工程”,其中一项就是推广就医“一卡通”。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这项工程涉及面广,加之各地各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样,推广起来并不容易,也需要一个过程。‘